回家-2004
当飞机降落在樟宜机场,我放松的心又提了起来,我知道生活又回到了原先的轨道,每天为了实验或者说为个不知的未来劳累。耳边吹来的风凉凉的,不像是在新加坡,而是在青岛或者登封,或者是我的老家那拂过了万顷麦田的小风。
----题记
家乡美
走了很远的路,才发现原来回家的那段最美。
父母都还是老样子,只是难掩脸上的喜悦。倒是哥哥姐姐老了不少,想想他们的孩子都读初中了,高高的个子远远超过了我,我们怎能不老呢?兄妹在一块少了以前的争斗,多了些相互的理解和关心。
为了我们回家,母亲专门跑到县城给我们买的新床单,新窗帘,很漂亮。在爸妈的身边,我的心时时刻刻被幸福充盈,那种温暖的感觉把在外拚搏一年的劳累赶得无影无踪。妈妈跟我说:感觉像过年一样。我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的内容。
人老了,像小孩一样,开始需要我们做儿女的去保护和关心他们。可是我常年在外,他们往往怕我担心,能不说的就不说了。只有等到我回家的时候,才把有些事讲给我听。听到的已经成了故事,可当时他们所受的苦,身体上受到的伤痛,我却不能分担一点。
乡村的生活安静平和,很多驴友追求的那种,我们这里都有:清新的风吹拂着宽阔的麦田;晴朗的天空下,或悠闲或忙碌的人们;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及小贩的吆喝声;还有夜晚满天繁星下路边门口拉家常的人们。我喜欢这样的生活,可是我不是我自己。
以前我喜欢每天傍晚的时候坐在房顶看天看云,远处的山和天空中多姿多彩的云一唱一和,而偶尔飞过的小鸟则让天空活了起来,让你的目光尽可以随着她翩翩起舞。
离开的早晨,地平线上橙红的太阳,正慢慢的从低矮的村庄上空升起。车厢里乱哄哄的,我又有点想哭了,耳边传来那首很熟悉的歌:临行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,原来全是你令我的思忆漫长,何年何月才又可今宵一样,停留凝望里让眼睛讲彼此立场,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,当风声吹乱你构想,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。来日纵使千千阕歌飘於远方我路上,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,都比不起这宵美丽,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。
军人
他的父亲曾经是个军人,和黄继光一个部队的,空降15军。父亲转业回来有十几年了,要不是我们鼓动他们二老出去走走,也不会有这次的泰山之行。山没怎么爬,父亲的老战友倒是见了不少。
大部分战友分开已有30年,当年的小兵现在已经是爷爷辈的人了,有一般市民也有做官的;有的开车来,也有骑自行车几十里路赶过来的。那股热乎劲,那种言语行动之间流露的超越了时空的友谊,让我除了感动之外也有些羡慕。他们有的喊父亲老班长,有的喊首长,也有直呼姓名;而父亲则叫着他们的名字像是自己的孩子,也有几个人被叫做狗腿子。饭桌上大家顾不得吃饭,只喝酒,说话,忙着把多年的心里话统统倒出来。
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们来酒店拜见父亲,哪怕没说上几句话,就围在身边坐坐也好,给孩子们看看爸爸整日念叨着的老班长。时光好像突然之间转了个弯,站在眼前的孩子们,陌生又熟悉,恍若当年那个刚刚穿上军装的小兵,正高高兴兴的准备和老班长合影留念呢。
在泰安的几天里,爸爸一直很激动,说了很多话,平时我们不常听到的,有关那个特定环境下有些故事。那些叔叔,也仿佛回到了在部队的时光。我心里一直在想: 是什么让他们的友谊这样历久弥坚?是那个年代,那个特别的部队环境里,他们所共同经历的青春吗?
你的青岛我的梦
三年了,我又来到了青岛,好像一切都发生在昨天,除了天气有些阴冷。
由于时间短暂,景点只是匆匆的串了一遍,像是回忆,可留在嘴里的啤酒香还在,买的两件衣服就挂在窗外,鲜艳的红色提醒着我,那个2004青岛的梦。
五叔包了辆出租车,我们5个人挤在一辆车里,去赴崂山的约。车子沿着海岸线行驶,满眼的都是风景,蓝天碧海,绿树红房。一切都是那么舒坦,连跑进窗口的凉凉的海风都撩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,而我们谈兴正浓。
远远的就看到崂山的那一抹绿,从海边开始蔓延,一直把天空挡了一半。公路依山而建,左边是开的满满的小黄花,随风摇摆着;右边深深的海,把风随着翻滚的波浪送来,海更蓝,风更劲,我们朝风景更深处挺进。
崂山不仅有丰富的海鲜,更有崂山好茶,把青岛的美名带到全国。一垄垄的茶种了漫山坡,也有不少种在修整过的梯田里,翠绿的嫩叶迎风招展。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,没有看到采茶的姑娘,更别谈茶叶香。
半个多小时以后,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,可天公不做美,由于风势太大,上崂山的索道关闭了。咋办?开车的师傅建议我们去华严寺,说是个新开发的不错的景点,于是我们又朝华严寺出发了,心里惴惴的,不知是否又是失望而归。旅游经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,或者刮风下雨,或者吃住搭车,都有可能出现问题,这种时候最好要有耐心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持愉悦的心态。
华严寺只是一个普通的寺,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。我不想踩着一朵朵刻在石阶上形态各异的莲花以求步步高升,也不会认为过了那道有很多浮雕佛像的门就可以一步登天,或者听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的免费导游的解说;只想就这样拾级而上,去感受这山间的灵气,和这座寺庙的设计者所花的心思,细微处寻觅大家的精华所在。
下山的时候,发现躲在某小摊后面一扇门,曰“塔林”,走进去一看,别有洞天呢。这里不能叫塔林,就几座塔而已,比起少林寺的塔林真是寒碜。倒是有一条小路通向竹林深处,我想应该是通到山顶的吧。大家都来了兴致,我们寻寻觅觅,享受着这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。路上几乎没人,这山像是我们的。一家人在一起,说说笑笑,比起很多外人陪着自在多了。
崂山的厕所很“豪华”。林荫之中的这座小房不仅有精致的壁画,还有沙发供人休息。我心里一阵纳闷,以为走错了地方。进去“留恋”了半天,爸妈都等急了:)
心满意足的我们,原路返回,在五四广场下来,慢慢的往回溜达。五四广场有好几个放风筝的高手,那种风筝由好几根线控制,可以保证风筝或平行,或竖直,或旋转的飞翔。我站在那风筝人后,手有点痒。可是和爸妈在一起,我不好太放肆。买的两个风筝,一个送给了青岛的亲戚,一个送给了哥哥的小孩,剩下一点回忆给自己。
离开的时候,我问自己,还会不会再回来这里?不知道。青岛这样的城市,有美丽也有难掩的瑕疵。象是那些出租车司机,落后的饮食业的服务及卫生状况,还有音乐广场的被人当地板踩的大型钢琴。。。。。仿佛又听到优伤的音乐,蔓延在音乐广场的上空。
火车开了,我躺下来,很快就睡着了,无梦。
郑州
读大学的时候,每次火车都路过这个城市,后来结婚,因为这是他的城市,有了每次的驻足。可是也只去过几次,象是旅人,多的是陌生。有点象家,却不象回到父母身边时的放纵和自由。
短短的一个星期,时间在车上饭桌上溜走,谈笑间从唇齿间溜走。总在想这就是我抗争了很久所得来的假期吗? 有一点点遗憾,可是又感觉是应该做的。有点想说这种情形象是去还债,可那浓浓的亲情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暖在心间?
觉得两年的时间很短,短到好象什么都没有改变。可是这两年里,妈妈脚腕摔骨折一次,肝脏动手术一次,那孤孤单单的时光啊,是多么漫长。看到妈妈肚子上长长的刀疤,心里一阵阵的难受。爸爸看起来变化不大,可是仔细说来,却也是有很多潜在的病因。生命在这里和疾病抗争,赛跑。希望他们可以健康,快乐的安度晚年。
家里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很多。萌萌比以前长高了,伶牙俐齿的,笑起来眼睛弯弯的,满脸的幸福。尤其是她在爷爷奶奶怀里撒娇的时候,那种肆无忌弹,或者故作扭捏,让人看了忍俊不禁。连带的爷爷奶奶都仿佛年轻了不少,玩起了孩子的把式。我在边上看着,真希望自己也退回到那样的年纪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